付明正在开展热防护服检测技术研究。
对科学的探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城市安全,无数学者奋勇争先,以科技助力城市防线。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付明多年来一直辛勤付出,致力于个体防护技术装备和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方面的研究,为城市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自2015年至今,付明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书写了个人奋斗的华美篇章。
夯实基础
完成公共安全筑基垒台
“小时候在家乡湖北经常有洪水,看到了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家里也有亲人从事城市建设行业,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血淋淋的教训让我坚定要依靠新技术和安全理论保护人的安全。”付明告诉记者,小时候的经历和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感让他踏上了对公共安全的求索之路。在求学期间,由于公共安全学科具有交叉性,付明经常去建筑学相关学科旁听并与他们合作研究课题,这些经历也为付明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全国城市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地下管线事故平均每天5.6起,燃气燃爆事故平均每年900多起,给城市生产生活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公共安全的创新发展,付明风雨兼程,带领团队规划建设了我国公共安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巨灾科学中心,其中包括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实验平台等7个核心平台。目前,巨灾科学中心已获批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他长期以来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积淀终得累累收获。
牵头设计
实现个体防护装备突破
“个体防护装备的性能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而制约装备研发的关键就是整装性能检测平台。”从事公共安全研究之时,付明便预见了个体防护对于公共安全的重要作用。付明告诉记者,个体防护装备是“最后一道防线”,对个体防护的研究突破必不可少。
高瞻远瞩亦需脚踏实地。自2015年7月起,付明陆续组建了相关团队,由他牵头设计建成的个体防护装备检测平台通过了国家资质认定,成为全国首家通过防护整装检测能力认定的重大平台,获批灾害环境人员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20年起,他牵头承担了冬奥相关科研任务,为运动员的运动装备提供技术支持;2021年国庆期间,他开展了国内首例真实冰场上运动员动态滑行的测试任务,以科技助力北京冬奥……多年来的不断实践积累,让付明对于公共安全的认识更深刻。
攻克难关
推广生命线监测技术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付明向记者介绍,目前,对城市生命线监测技术的推广是当前工作的重点。“要想有效减少城市意外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以场景应用为依托、以智慧防控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市场运作为抓手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发展新模式。”2015年7月,付明首次提出“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的创新和科技攻关,设计了国内首个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在2017年1月系统运行以来成效显著,形成了“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得到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目前正在全国推广。
日夜兼程,付明不断攻坚克难,为生命线监测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推广殚精竭虑,该技术已累计预警燃气泄漏等突发险情6000多起,不断完善了城市安全防线。当提到他能取得诸多成绩的原因时,付明说道:“最重要的是我们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协同,将科技成果切实应用到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的现代化事业中。”
回顾往昔,付明不骄不躁,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2019年,凭借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燃爆风险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支持……付明扎根公共安全领域,自强不息,砥砺奋进,不断攀登公共安全科技高峰。展望未来,付明表示会继续扎根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用科技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